布施的目的应是一心求得解脱而非为财物。若为获得财物而做不能被称作布施;而若为解脱而做则会破除生灭烦恼,得到涅槃大乐,所以智者应一心只为解脱而行布施。
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件事。有一位施主到僧房以美食供养僧众。和他同来的修道朋友对上座说:“今天施主布施的饮食精细,只为请您为他耐心说法。”这位上座是已得三明(见注释1)六通(见注释2)具八解脱(见注释3)者,能够知道他人的心意,通过观察,知道施主所做布施是为了求财。于是上座为施主说三恶道苦,说道:“善哉!善哉!施主您今天所做的供养,极合时宜;而且色香味具足,极为清净,在三恶道中绝不缺乏。”施主修道的朋友听上座如此祈愿,不解地问他为何这样说。上座说:“我虽年迈,说法颠倒错乱,然而我观察到这位施主不修戒律,为烦恼心所驱,但求五欲之乐及财宝、畜生等物来此布施,是故说此。”
上座随即又说:“布施者所生之处,财宝极其广大无有缺乏。正因这些广大财宝之故,能令心生骄慢,由此超越法度。被无明所障蔽的凡夫,因为超越法度之故,堕于三恶趣之中。处于三恶道之中,犹如舍弃自己的房屋一般。如果生于人天之中,也不过如那暂时寄居的客人一般。所以只有以戒作为布施之伴,才能得到涅槃之乐。持戒能得生天界,布施能资具不乏,若为解脱而做,则必能穷尽轮回之苦。这就好象虽然只种藕根,但花和叶都能得到,而且根也可食用;修行布施持戒,自会亲近解脱林,快乐如林木之花叶,其根有如解脱。所以修戒施,一定要一心只为解脱,不为现世的种种利益。”
注释:
1.三明: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。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;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;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。以上三者,在阿罗汉叫做三明,在佛却叫做三达。
2.六通:三乘圣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种,即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神足通、漏尽通。
3.八解脱:谓依八种定力而舍却对色与无色之贪欲。又作八背舍、八惟无、八惟务。八者即:(一)内有色想观诸色解脱,为除内心之色想,于外诸色修不净观。(二)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,内心之色想虽已除尽,但因欲界贪欲难断,故观外不净之相,令生厌恶以求断除。(三)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,为试练善根成满,弃舍前之不净观心,于外色境之净相修观,令烦恼不生,身证净解脱具足安住。(四)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解脱,尽灭有对之色想,修空无边处之行相而成就之。(五)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解脱,弃舍空无边心,修识无边之相而成就之。(六)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解脱,弃舍识无边心,修无所有之相而成就之。(七)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解脱,弃舍无所有心,无有明胜想,住非无想之相并成就之。(八)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,厌舍受想等,入灭一切心心所法之灭尽定。此中前二者依初禅与第二禅,治显色之贪,第三依第四禅修净观,皆以无贪为性。第四至第七依次以四无色之定善为性,第八依有顶地,以灭有所缘心为性。又初二者各分为二,第三分为四,合谓八胜处。
译者按:不才之人强译之,辞不达意甚或错漏之处难免。殷望有学者以教。赐教之言请发至47178950@qq.com。阿弥陀佛。